手機細覽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jizjizjiz日本护士18
今天是:
News GDPP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焦點新聞
領導干部要帶頭踐行法治
時間:2024-09-23  作者:  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

《檢察日報》2024年9月23日第3版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馮鍵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指出,法治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要保障。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充分體現(xiàn)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的鮮明導向,是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再出發(fā),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再提升。學習好貫徹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檢察機關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我們要切實按照全會部署,落實最高檢要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tǒng)一,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積極促進其他領域法治改革任務落地,切實抓好涉檢改革任務落實,為全面依法治國貢獻更大檢察力量。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踐行法治,求真務實、擔當實干。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實現(xiàn)宏偉目標。


學習好貫徹好堅持好習近平法治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最新成果,又是人類法治文明成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全球化背景下法治上的可鑒性、規(guī)律上的共識性、理論上的先進性。要堅定不移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應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重要遵循,作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行動指南,時時處處用“十一個堅持”對照、審視工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以實際行動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學習好貫徹好堅持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最根本的是學好用好“十一個堅持”,在此,主要探討如何做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新時代新征程,堅持黨的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政法領導干部,要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確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要帶頭遵守黨的紀律,認真執(zhí)行好黨章、準則、條例、規(guī)定、細則等,履行好黨委、黨組的職責,發(fā)揮好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職責,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作出決策。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物質生活總體得到滿足后,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提出了內涵更豐富、標準更高的要求,這是我們開展工作、司法辦案的出發(fā)點。司法辦案要符合常識、常理、常情,符合日常邏輯。中國人有著樸素的正義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替天行道、為民申冤,天怒人怨、天理難容等傳承千年,需要我們在司法辦案中堅持天理國法人情良知相統(tǒng)一。司法機關辦理的案件絕大多數(shù)是發(fā)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小案,但無論是大案還是小案,我們辦理的不僅僅是案子,更是當事人的人生!胺ㄊ┯谌,雖小必慎!卑讣k得好,人民群眾就會對司法機關、對黨和政府充滿信賴,就是厚植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案件辦得不好,就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輿情洶涌,影響黨和政府公信力。

三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以及“中國特色”這兩點一直為黨中央所堅持,并且在具體法治實踐中得到體現(xiàn)。但不可否認,在一些領域或層面還存在迷信西方法治模式的思維偏向。這種偏向主要源于對所接觸的一些西方法治理論和實踐信息,進行理想化提煉、篩選,甚至推測后所形成的某種總體印象,然后依據(jù)這種總體印象去設想和勾畫中國法治的應有狀態(tài)和未來圖景。實際上,一國的法治是由一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選擇是以適應中國具體國情、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為基本目標,立足于自我發(fā)展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自主型法治道路。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路線圖也進一步清晰,我們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任何時候都不動搖、不放棄。


領導干部要具有法治意識、民主作風和群眾觀念


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我們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由于國情和歷史傳統(tǒng)等原因,一些領導干部法治意識、能力和水平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有待進一步提高。

第一,領導干部要帶頭強化法治意識。法治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要靠學習養(yǎng)成和提升。普法教育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工作。它通過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治理念和強化法律意識,提高公民的法律素養(yǎng)。學校教育、社區(qū)普法和媒體宣傳是常見的普法途徑。只有通過全面深入的普法教育,才能夠建立一個公民遵法守法、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法治社會。普法教育很重要,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老百姓就會去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就是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和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guī)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的意見》對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尊規(guī)學規(guī)守規(guī)用規(guī)、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出戰(zhàn)略部署和制度安排,其中要求,“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做到在法治之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對此,要清醒認識到,必須要有歷史耐心,甚至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達到上述要求。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培養(yǎng)法治意識,包括潛意識和下意識。一件事應不應該做,首先要考慮它合不合法。做人做事都要有規(guī)矩意識和底線思維,經常對自己的行為做一些“合法性審查”“合規(guī)性反思”。領導干部還要善于用法,遇到困難和問題,要堅持依法辦事。要牢記“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第二,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民主作風。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要求必須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fā)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保證全黨的團結統(tǒng)一和行動一致。要堅決做到個人服從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堅持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經過會議討論,集體作出決定。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領導干部要聽得進不同意見,甚至是反對意見。要發(fā)揚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加注重過程與成果、程序與實質、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統(tǒng)一。法治是規(guī)則之治,領導干部要帶頭立規(guī)矩、講規(guī)矩、守規(guī)矩,以身作則。

第三,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牢群眾觀念。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牢記群眾觀念,就要發(fā)揮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yōu)勢,保證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有效實現(xiàn),確保黨和國家在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落實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能聽到人民的聲音。著力構建法治政府,在公共領域注重多協(xié)商、少強制,多參與、少命令,限制強制性程序的適用范圍,引入?yún)f(xié)商、指導、建設等民主的、柔性的行政行為方式,堅守善治的治理模式。以“行政公開”和“行政參與”的程序理念為內核,完善聽證、信息公開、意見陳述、訴求表達和監(jiān)督等程序,為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彰顯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重視和發(fā)揮立法執(zhí)法司法的示范效應,使全社會民眾深刻認識并相信法治能夠保障個體有尊嚴地生活,法治是實現(xiàn)自身美好生活的必需,從而將之內化為約束或支配行為的觀念準則,真正讓法治走進老百姓的心田。


領導干部要帶頭更新立法、執(zhí)法、司法理念


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和公平正義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真正實現(xiàn)公正司法,領導干部特別是政法戰(zhàn)線領導干部只有及時更新立法、執(zhí)法、司法理念,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和群眾需要。

一是堅持天理國法人情良知相統(tǒng)一。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辦案工作都應當嚴格依法,但并非固守單純法律觀點、機械執(zhí)法、就案辦案、孤立辦案。特別是司法辦案決不能僅守住形式上“不違法”的底線,應當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如我在訴”,綜合考量法、理、情,本著司法良知,努力踐行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有機統(tǒng)一的辦案標準,把習近平總書記“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的指示落到實處,厚植黨的執(zhí)政基礎。

二是樹立“定分止爭”的實質公正理念。老百姓的心中有桿秤,遲到的正義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公正。司法辦案不能只符合法律條文的“文本法”,更要符合人民群眾的“內心法”。我們要知道,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要將矛盾化解、社會關系修復作為更高的公正標準,準確把握適用司法政策,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化解,依法靈活運用司法救助等手段,努力促進社會和諧。

三是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審慎地把握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的界限,秉持刑法謙抑原則,體現(xiàn)對弱勢群體和一貫守法者的溫度。對于國家政策調整后納入刑法打擊的行為,要注意保護相關群體的利益,防止簡單執(zhí)法和司法。

四是深刻理解與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民法典關于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公序良俗、綠色等原則,是對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經驗的科學總結,領導干部要帶頭堅持好、完善好,帶頭在全社會培養(yǎng)民法精神和民法思維。妥善處理刑民交叉案件,堅決防止和糾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經濟糾紛。

全面依法治國需要人人參與,更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走在前列,干在實處。

[作者為廣東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本文為2023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重點課題《檢察現(xiàn)代化的理論闡釋與推動路徑研究(GJ2023B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本網(wǎng)網(wǎng)頁設計、圖標、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摘編或建立鏡像,禁止作為任何商業(yè)用途的使用。
版權所有:廣東省人民檢察院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珠江新城華強路6號 郵編:510623
技術支持:
正義網(wǎng) 京ICP備10217144-1號